研究院副院长丛天落出席北大非遗创新可持续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5-10-23浏览次数:12

     近日,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丛天落应邀出席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025 北大非遗创新可持续发展论坛”,并参加了同期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开幕式及“千潭映月·美遇东方非遗传承与创新生态展”。

     此次论坛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科学、艺术”为三大支柱,汇聚了学界专家、业界代表与青年力量,聚焦非遗多学科融合可持续发展与国际传播等重要议题。

对话现场(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丛天落副院长应邀在论坛上发言。他谈到,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发展需要打通“保护-创新-转化”的实践链路。他分享了省文产院深入参与的“非遗 100+”项目实践:项目将100种非遗融入产品设计,通过产学研结合,将海盐滚灯等非遗技艺与运动产品(球鞋等)深度融合,已完成 60 款创意设计,部分实现量产,是非遗技艺生活化、产业化的重要探索。在项目实践中,文产院以跨学科资源为支撑,系统梳理海盐滚灯的历史脉络、技艺体系与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滚灯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融合;联合产业方开发以海盐滚灯为核心元素的系列文创产品,其中滚灯纹样球鞋、运动服饰等产品,既保留了滚灯“圆融灵动”的文化意象,又契合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实现了非遗从“传统技艺”到“生活产品”的转化。

     丛天落谈及,通过国家级非遗海盐滚灯”的案例,可以看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赋能研究、艺术激活创意、产业链接市场”,搭建地方非遗与高校、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让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

     丛天落副院长参加本次活动,加强了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兄弟单位在非遗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海盐滚灯实践案例的分享,让国内外人士看到地方非遗的创新潜力,将海盐滚灯的创新实践推向了更广阔的平台。

     未来文产院将进一步探索非遗传承创新的新路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