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专家白效咏教授在《南方日报》发表《“繁花似锦”如何避免“昙花一现”?》

发布时间:2024-10-10浏览次数:76


白效咏

    ■编者按

    日前,电视剧《繁花》的火爆,不仅成为上海城市形象、影视资源的一次有效整合输出,而且成功带旺文旅市场,热度蔓延至“繁花套餐”“繁花书房”等周边衍生文旅项目。筹拍6年,从顶层设计到资源整合,“繁花”在开发思路上有哪些可取之处?如何避免“昙花一现”?因越剧《新龙门客栈》爆火的青年演员陈丽君,最近爆出被“私生饭”跟拍的消息,再度登上热搜。去年底至今,该剧仅凭一个返场镜头就火爆出圈,颠覆了传统戏曲原有的口碑传播路径。除了“颜值”和“流量”,该剧的实力和品质如何?在传统戏曲创新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短剧行业接棒网文成为去年下半年最为火爆的新兴风口。但“走出去”只是第一步,“立得住”才是硬道理。短剧如何提升品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赛道?本期文艺评论刊发相关评论文章,针对上述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敬请垂注。

    最近,电视剧《繁花》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波追剧高潮,同时也带火了上海及周边文旅产业。繁花主题的“City Walk”成了上海滩新的城市文化消费品牌,外滩27号、和平饭店、黄河路、进贤路等地点,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在作者金宇澄故乡苏州吴江黎里古镇,以金家祖宅为基础的“繁华书房”正在筹建中。其中,和平饭店不仅成功登上多家旅游网站的热搜榜,趁热打铁推出的“繁花套房”“繁花双人套餐”“繁花下午茶”,价格不菲,仍供不应求。

    任何火爆现象的背后,都有其自身逻辑支撑。《繁花》带着上海滩在文旅界“出圈”,第一在于故事性。《繁花》故事情节集中在上海外滩一带展开,赋予了上海滩极佳的故事性。故事性不仅能提升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价值,还能提升其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就是毕加索每创造一件作品,都要同时为作品“创造”一个故事的原因。试想,如果没有白娘子与许仙爱情故事的加持,杭州西湖断桥怎么会成为经久不衰的假期旅游热点?第二在于好奇心。消费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消费的重要动力之一。在《繁花》中频繁亮相的外滩27号、和平饭店、黄河路等地点,自然而然地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乃至亲身前往一探究竟,这是《繁花》主题旅游线路能一夜爆红的重要原因。第三是代入感带来的体验欲。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打动人心,还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繁花》的部分观众群,其实正是和平饭店这波文旅营销锚定的特殊消费群体,代入感会产生强烈的体验欲,“繁花套餐”正是为了满足特定观众的需求而推出,其爆红也就在情理之中。

    影视剧或者其他文艺作品带红旅游景点,一直以来都是常见的现象,远的有《还珠格格》带红故宫旅游,近的有《去有风的地方》带红云南旅游等。但《繁花》带着和平饭店出圈,却值得特别关注,绝不是“搭顺风车”这么简单,可以说是当地文旅部门、影视资源、城市地标与《繁花》拍摄方的一场“心有灵犀”的巧妙安排,我出资源,你出故事。这“泼天的富贵”,看似从天而降,其实是多方合力、苦心经营换来的。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电视剧《繁花》与小说相比有了太多的改编,具体来说,电视剧把以宝总为代表的青年奋斗史加爱情故事,演绎成一个“沪乡里的故事”,特别是增加了剧版原创的爷叔这个人物。上海的文化,可以概括为“创业精神、小资情调、沪乡风俗”,爷叔的加入使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爷叔是沪乡文化特有的角色,也是《繁花》电视剧的灵魂之一。外滩27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平饭店、黄河路,这些都是上海滩标志性的东西,从电视剧策划开始,创作团队就有意识地将其纳入剧情之中。就连那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食,例如排骨年糕、泡饭等,也都是满满的本土风味。从“繁花路线”到“繁花套房”,与其说是迎合热潮,不如说是在拍摄之前就已暗中“铺排”的一盘大棋。

    因此,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讲,《繁花》更像是一个为上海滩量身打造的故事,就像毕加索用一个“故事”为作品画龙点睛。“繁花”现象开启了旅游和影视剧融合的新时代,也再一次展现了打好影视牌、讲好本土故事,盘活本地文旅资源,实现双赢的广阔前景。

    当然,纯粹靠影视剧的热映带红的旅游往往是昙花一现,在满足了好奇心之和体验感之后,如何将“繁花似锦”变成万年长青,避免“昙花一现”,最终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受众的体验和口碑来说话。部分消费者吐槽“繁花套餐”价格虚高,根本不值,这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苗头。能不能进一步改进质量,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将“繁花套餐”做成“和平品牌”,这才是关键。